虛偽交易財報與賠償

高雄律師法通法律事務所

  按適用法律為法院之職責,根據「法官知法」之原則,法院應就當事人主張之事實,依職權尋求適當之法律規範,作為判斷之依據。而民法第一條規定:「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所謂法理,乃指為維持法秩序之和平,事物所本然或應然之原理;法理之補充功能,在適用上包括制定法內之法律續造(如基於平等原則所作之類推適用)及制定法外之法律續造(即超越法律計畫外所創設之法律規範)。因此,證交法第二條既規定:「有價證券之募集、發行、買賣,其管理、監督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公司法及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則有關因證券交易所生之損害賠償事件,在事實發生時縱無實定法可資適用或比附援引(類推適用),倘其後就規範該項事實所增訂之法律,斟酌立法政策、社會價值及法律整體精神,認為合乎事物本質及公平原則時,亦可本於制定法外法之續造機能,以該增訂之條文作為法理而填補之,俾法院對同一事件所作之價值判斷得以一貫,以維事理之平。

  查七十七年一月二十九日修正之證交法第二十條第二項、第三項,於規範募集、發行、私募或買賣有價證券之誠實義務及損害賠償責任之主體範圍與舉證責任分配,雖規定不盡明確,惟參酌九十五年一月十一日修正之同法第二十條之一第一項,業已規定:「前條第二項之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文件或依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公告申報之財務報告,其主要內容有虛偽或隱匿之情事,下列各款之人,對於發行人所發行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人、出賣人或持有人因而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一、發行人及其負責人。二、發行人之職員,曾在財務報告或財務業務文件上簽名或蓋章者」;第二項規定:「前項各款之人,除發行人、發行人之董事長、總經理外,如能證明已盡相當注意,且有正當理由可合理確信其內容無虛偽或隱匿之情事者,免負賠償責任」;第五項規定:「第一項各款……之人,除發行人、發行人之董事長、總經理外,因其過失致第一項損害之發生者,應依其責任比例,負賠償責任」,及七十七年一月二十九日修正之同法第三十二條第一項、第二項,並就公開說明書記載為虛偽或隱匿行為其責任主體及舉證責任分配設其明文規範,則上開增修之規定,經斟酌其立法政策、社會價值及法律體系精神,應係合乎事物本質及公平正義原則,為價值判斷上本然或應然之理,自可引為法理而予適用。是以適用修正前證交法第二十條規定之損害賠償責任時,在解釋上,自應援引上開新法第二十條之一規定之趣旨及民法第一條之規定,將發行證券公司(發行人)負責人,包括董事長、總經理與公司法第八條所稱當然負責人之董事及職務負責人之監察人、經理人,均涵攝在該條第三項所規定之責任主體範圍之列,以維護證券市場之交易秩序及保障投資人之權益;並就發行人及發行人負責人,其中關於董事長、總經理部分採結果責任主義(無過失主義),課其縱無故意或過失,亦應負賠償責任。至其他應負賠償責任之發行人負責人即公司法第八條所稱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部分,則採過失推定主義,由其舉證證明已盡相當注意,且有正當理由可合理確信其內容無虛偽或隱匿之情事者,始得主張免負賠償責任,以與證交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一項第一款之罪係採故意之刑事責任有所區隔;另基於責任衡平之考量,於法院認定發行人及發行人負責人之董事長、總經理外之其他負責人,或曾在財務報告或財務業務文件上簽名或蓋章之發行人職員應負責任時,尤須考量導致或可歸屬於被害人損失之每一違法人員之行為特性,及違法人員與被害人損害間因果關係之性質與程度,進而依其責任比例之不同以定其賠償責任,參照該增修條文之立法理由益明。

  查林純青、陳彩連、陳昭廷任銳普公司董事或監察人之任期至同年四月十九日止,其餘被上訴人於銳普公司對外公告系爭財務報告及營收資訊時,仍任銳普公司董事或監察人,均為原審確定之事實,而已依證交法發行有價證券之公司,除經主管機關核准者外,應於每月十日以前,公告並申報上月份營運情形(七十七年一月二十九日修正之證交法第三十六條第一項第三款,九十九年六月二日修正之證交法第三十六條第一項第四款),依此規定,銳普公司九十四年三月份之營運情形,應於九十四年四月十日前公告並申報之,陳昭廷復自認銳普公司九十四年三月份之營運情形,於同年四月十日前已上網公告無訛(原審卷(三)一八○頁),似見斯時林純青、陳彩連、陳昭廷仍任銳普公司董事或監察人。倘銳普公司公告之系爭財務報告及營收資訊(包括九十四年三月份營運情形)內容確有虛偽或隱匿情事致投資人受有損害情事,依上說明,自應由被上訴人舉證證明免責事實始免負其賠償責任,乃原審見未及此,未遑注及上揭過失責任推定及責任比例之修法意旨及民法第一條規定,使被上訴人各自先舉證證明已盡相當注意,且有正當理由可合理確信系爭財務報告或營收資訊內容無虛偽或隱匿情事之免責事實,徒以林純青、陳彩連、陳昭廷於系爭財務報告公告時已非銳普公司董事或監察人,銳普公司董事會未就系爭財務報告進行查核,陸金正、蔡永祿、賴耀宗、許德暐未經起訴等由,遽為此部分不利於投保中心之判斷,不免速斷。究竟系爭財務報告與營收資訊,與投資人買受銳普公司股票而受損害間有無因果關係?被上訴人可否舉證證明自己免責事由?如被上訴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其責任比例各若干?似均未明,此與投保中心得否請求被上訴人給付及範圍所關頗切,尤非無再進一步研求之必要。各該事實既未臻明確,本院自無從為法律上判斷。投保中心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為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資料來源:最高法院101年台上字第2037號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