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污治罪與發票核銷

推薦律師電話免費諮詢

  按刑事訴訟舊制採職權進行主義,檢察官因有合理懷疑,即提起公訴,由法院接棒查證、補足、判罪,不符合公平法院理念,新制轉向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之事實,須負實質舉證責任,倘竟不足,法院應逕為有利被告之認定,堅守無罪推定原則,觀諸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修正情形,及刑事妥速審判法第六條制定意旨甚明,乃同有罪疑唯輕及罪證有疑、利歸被告原則之適用。又法官終究是人,不是神,欲其將過往發生的社會事實,如同錄影倒映般,鉅細靡遺、精確還原,殆無可能,是刑事訴訟法第三百零八條所謂有罪之判決書,應記載犯罪事實云者,係指經過法律評價,符合法定犯罪構成要件之事實而言,要與自然的社會歷史事實不同。從而,法院依憑嚴謹證據法則而認定犯罪之事實,既具備人、事、時、地、物要素,能與其他之事實、範圍相區別者,即為已足

  微論原判決於其理由貳-五內,載明依行政院主計處九十年九月六日台九十處實一字第○五一五五號書函及九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處實二字第○九三○○○三二一九號函,報銷單據是否合於預算所定用途,由「經費支用機關本(於)權責認定」;接任之台中縣議會會計主任許0月在原審更二審時,供證:「餐費核銷如果預算相符、憑證要件相符,縱然到有女陪侍之酒店,伊也會蓋章(通過)」;總務組組員王0來亦證稱:用餐部分之費用可以報銷各等語,檢察官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就此部分檢察官爭議款未認定為犯罪,尚嫌理由不備一節,已與卷內訴訟資料不符。其實,就餐費部分,是否構成犯罪,檢察官並未舉證,原審於上訴審時,即依罪證有疑、利歸被告原則,就此費用部分,剔除於顏0標等三人犯罪範圍之內,檢察官並無不服,此後經更一、二、三審,均同此認定,檢察官咸未提起第三審上訴,原審於更四審時,仍採相同方式處理,詎檢察官未見補充任何新證或論述,卻為相左之上訴理由,此部分上訴意旨難認適法。至原判決附表內,雖有少部分之簽帳總額小於坐費、出場費總額情形,微論原判決業說明係「從最有利於被告」原則為認定,張0堂、蔡0雄上訴意旨竟予指摘,顯有誤會;其實,關於詐欺範圍(即坐費、出場費)如何,始屬本件犯罪事實之關鍵,簽帳總額多寡,則非重點,原判決就此關鍵犯罪事實之認定,既已臚列明白,有關之人、事、時、地、物要素均確定、無混淆之虞,從形式上觀察,於法即無不合。

資料來源:最高法院101年台上字第6000號刑事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