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代表人偽造有價證券 高雄律師推薦說法 一、法院審判之範圍,在公訴之場合,應以檢察官起訴之事實(包括起訴效力所及之事實)為準。檢察官就實質上或裁判上一罪之犯罪事實起訴一部者,依刑事訴訟法第267條之規定,其效力固應及於全部。但已起訴之事實如不構成犯罪,即與未經起訴之其他事實不發生該條所稱犯罪事實一部與全部之關係,即非起訴效力所及。再者,刑事訴訟法並無許檢察官得就所起訴之被告或犯罪事實,以言詞或提出「補充理由書」方式加以變更(包括擴張或減縮)之規定。稽之本件起訴書關於被告被訴偽造有價證券部分之犯罪事實,僅敘及被告於107年11月25日偽造甲、乙本票部分,檢察官雖於第一審提出110年度蒞字第3181號補充理由書稱:被告除偽造甲、乙本票部分外,並接續偽造附表二編號3之丙本票(下稱丙本票)部分之事實,表示擴張犯罪事實,惟並未表明追加起訴之旨。此部分自不生起訴或追加起訴之效力。且原判決既已詳敘檢察官所舉證據不足以認定已起訴之被告被訴偽造甲、乙本票部分犯行之理由,被告被訴偽造丙本票部分顯然與已起訴之被訴偽造甲、乙本票部分不具實質上或裁判上一罪之關係,即非起訴效力所及。且原判決亦已敘明:至被告是否另涉犯背信及偽造丙本票罪嫌,因此部分未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或追加起訴),而本案依檢察官所舉證據既不足以證明被告涉有起訴書所載偽造有價證券罪,自無從併予審判被告是否另涉犯此部分罪嫌等旨甚詳。所為論斷,於法並無違誤。 二、刑法第201條第1項之偽造有價證券罪,以無製作權之人冒用他人名義製作有價證券為構成要件,如行為人對於該有價證券本有製作之權,縱令違背程序或不應製作而製作,仍與無製作權之人冒用他人名義製作有別,該行為除合於其他犯罪構成要件,應依各該規定處罰外,尚難論以偽造有價證券罪名。再法人雖有獨立之人格,但係由法人之代表人,代表法人為事實上及法律上之行為,其效果直接及於法人,倘無代表法人權限之人,以法人之代表人自居,逕以法人名義製作有價證券,固得成立偽造有價證券罪;惟有代表法人權限之人,代表法人製作有價證券時,乃有權製作,縱令違背內部程序或不應製作而製作,致損及法人之利益時,除合於背信、侵占等要件,應依各該法條處罰外,尚不發生偽造有價證券問題。而前揭情形,與當事人之一方,委任他方製作一定內容之有價證券,倘他方逾越授權範圍,製作與授權內容不符之有價證券者(例如簽發超過授權範圍或一定金額之支票或本票),應負偽造有價證券罪責,兩者迥然有別 資料來源: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4827號刑事判決 |